Kelenga Kuey Tiao
雨天,总是跟热腾腾、香辣的食物画上等号。无他,我们是亚热带的孩子。
记得在念中六的时候,无独有偶的,雨天最常吃的是这个 - 印度炒粿条。为了要写这个美食,我往记忆里搜寻,在吃这道美食时的味道氛围。。。出来的氛围字眼是 - 湿、焗、闷。
那时,我们在亚罗士打寄宿读书,每逢周末,包伙食的阿姨休息。我们如果没有回家,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晚餐。我们4个来自同一个乡下的孩子,骑着摩多车,穿梭亚罗士打的大街小巷找寻美食。
Ironicly,炒印度粿条的是一位华人uncle。他的档口就在那时不知还有没有在营业的大观戏院。我记得,好像只有他一档在营业,摆了7、8张总是满座的桌椅。地方又小又窄,炒粿条的锅气连大电风扇也挥之不去,闷热极了。要是遇上下雨,效果就加倍了。地上湿沥沥的,热气全被网在这个小空间里,一个字 - “焗”!但是,愿意屈就的人还是很多,为的就是那一碟印度炒粿条。
那他的炒粿条怎样印度法呢?
你吃过印度麻麻炒面吧?印度炒粿条就是其变奏版。
烧红了锅子,先把蒜头爆香。然后加入豆干、面粉糕、蕃茄等配料,和预先准备好的辣椒酱炒香。接着,雪白的粿条下场,加入阵容的是黑酱油等调味料。在接近起锅的时候,才打入一颗蛋搅拌。最后加入芽菜就搞定了。我唯一不肯定的,他有没有像其他麻麻炒面一样,放入花生酱。
一碟华人炒的印度炒粿条,就诞生了。虽然这档独沾一味,只卖这个,但是排队可是排很长。所以,我们有“三不吃” - 赶时间不吃、肚子太饿不吃、太晚了不吃(因为太晚去到了,他卖光了)。
但是等待是值得的。香喷喷的炒粿条,又比炒面来得有口感。锅气足,层次感丰富 - 甜咸辣酸之余,滑脆香都到齐了。
十多年了没去‘交关’了,不知道Kelenga Kuey Tiao,别来无恙吧?!!
Comments